(语文网 本文阅读:次)
【导读】《》教学设计专题页是将关注最多的、访问最多的教学设计、精选优秀的教案设计、优质的说课稿、说课设计文章集中到一起,方便想要了解教案设计的老师、实习生参考和学习。《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快乐的泉水》教学设计》全文共2076字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江上渔者》教案》全文共837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赠花卿》教学设计》全文共2486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批读。
教学准备
有关天山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介绍的资料。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不仅寂静,而且充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
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由学生自读自批。
2.交流批读情况。
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②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③在全班进行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
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
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七月上天山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全文共1126字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天山及天山牧场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不同时候迷人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牧场十分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能熟读(部分做到背诵)1、2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象。
难点:体会课文运用了大量比喻表现天山牧场迷人的美。
四、课前准备:
下载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下载草原及牧场风光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五、教学过程:
时间: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一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迷人的天山牧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勾画出的生字词,提醒同学注意事项。(音、形、义)
2、找出在预习中较难的段落或句子练习读通读顺。
3、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教师板书:远看天山 走进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板书:晴天、雨天、黄昏、傍晚)。
(三)、重点探究、细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选学一个自然段,找出这段中描写哪些景色?
(2)、勾画该段中的比喻句。运用“把……比作……”和“用……比喻……”认识勾画的比喻句。
(3)、组内赛读,选派小导游介绍牧场的迷人景色。
2、小组汇报
(四)、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听了以上导游的介绍,虽然我们人没到牧场,但心已到那了。游客们假如我们现在就到天山牧场,看着这迷人的景色,指板书小结。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只是想到牧场的美吗?我们祖国这么大,有《桂林山水》、《善卷洞》《金华的双龙洞》、《西双版纳密林器奇观》等等,像天山牧场这样的美景各地都有。我们看到牧场的风光,就会想到祖国各地风光,用一句话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光的赞美呢?
看来,我们不仅爱上了天山牧场,更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课后这个作业同学们一定非常有兴趣完成,收集描写祖国河山的成语(或四字词)。
板书设计:
晴天
迷人的天山牧场 雨天
黄昏
傍晚
作业:收集描绘祖国大好山河的词语。
《《迷人的天山牧场》教学设计》全文共1033字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这两大盆地虽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自然特征却大不一样。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在边缘地区的绿洲上才能种粮、棉和瓜果。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是很高,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有一些绿洲可以种春小麦、棉花、瓜果等外,这里的草场优良,畜牧业发达。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也在这块盆地上。
《《七月上天山》相关知识》全文共511字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能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准备
1.
教师:音乐磁带一盒,曲调柔和舒缓,用于配乐朗诵。
2.
学生:搜集天山风光图片。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后令人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七月天山与众不同的美。进入天山时,欣赏到神奇的雪山;往里走,领略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
在引导学生学习描写雪山、森林、花海部分时,要注意品味优美的词句,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感悟和体会七月天山不同寻常的美。
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注重品读词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色和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要借助课后练习的提示,启发学生运用以前在批读文中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在旁边。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段:简要交待了骑马上天山的时间及原因。
炎暑逼人:形容酷热难耐。
*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第二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注意抓住“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体会原始森林的茂密。抓住能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体会从侧面衬托出的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体会森林的“幽静”。教学时,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这两种不同手法在文中的运用,边品读边感悟,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妙意境,并把体会批在旁批栏里。
*
可以引导学生从画中欣赏天山的美。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第4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教学时,可抓住“名副其实的春天”这一说法提问:从这段的什么描写中表现出七月的天山是“名副其实的春天”?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最能体现“春天”这一特点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特别要注意体会“像不断的织锦……像天边的彩霞……像高空的长虹……”这一连串的比喻,想象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正因为花海有这些特点,所以作者说人是“浮”在花海上的。一个“浮”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人徜徉在鲜花丛中的潇洒与悠闲。*
第5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可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
*
“矫”字注意和“娇”“骄”等形近字作比较。
“涧”的意思是山间流水的沟。
*
课后第1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
课后第2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这些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问,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自读自悟,把体会批在旁边,以交流的方式分享。
*
课后第3题重在让学生体会描写手法和角度的多样性。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有关描写体会意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课文第3段)
《《七月上天山》教材分析》全文共1604字
教学要求:
在交际中学习表达,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训练学生说话清楚、明白、态度大方。
培养学生认真听话的习惯。
教学难点:
交际中学习表达,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1、让学生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抽屉中有没有已经不穿或准备丢掉的袜子,并说说自己不准备再穿的原因。
2、出示两只用硬纸板做的卡通袜子,贴在黑板上。谁愿意收拾他们呢?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让袜子能重新找到自己的“岗位”。
二、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1、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或者和自己的小朋友进行交流,同学间可以互相提出建议。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鼓励学生为了自己的表达的需要,通过画图、动作交流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的表达。
三、评选“金点子”奖。
综合性学习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意见。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能告诉大家在这本书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小节:我们这本书的学习内容可丰富啦!有识字课、古诗、课文、语文乐园……
二、交流
1、小组内交流,这本书中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内容。
2、全班交流。
3、愿把你的想法告诉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那可以用哪些方法与他们联系呢?指名说,师小节。
4、如果想和他们联系,首先就得知道那儿的电话或通讯地址,或是邮箱E—MALL,这些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赶快去找吧!
5、学生自由活动。
6、指名说,随机出示语文课文说明放大图,勾画出地址、电话。
三、课后作业
上网、打电话或写信把书中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内容告诉编辑部的叔叔和阿姨。
《想个好办法教案设计》全文共727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再现情境
1谈话。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初读了课文13课,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什么事吗?谁来说说。(贴图:鸭子、白兔)
2引入。这节课我们再来看鸭子和白兔分别请对方吃了什么?它们都爱吃吗?
同学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懂的地方。
3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的吗?请再读课文,准备要讨论的问题。
(2)重点引导感悟“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就喜欢”这句话。
(3)从鸭子和白兔请客后,他们明白了什么?
(在学生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重点读读想想最后一段)
4小声读课文,用“——”画出白兔说的话,用“~~~”画出鸭子想的和说的话。(划出句子后出示)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分角色演一演(让学生分别戴鸭子和白兔的头饰来表演)。
三、总结课文,扩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知道鸭子和白兔喜欢吃荤菜、素菜,你还知道其他动物喜欢吃什么吗?
3练一练。(课后第三题)
四、作业与活动
1回家后把故事说给家人听。
2把你喜欢的词语采摘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鸭子和凶兔请客 教案教学设计》全文共526字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想办法”。这篇主体课文写了苏红不小心把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又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美丽、有情趣的画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课文行文简洁流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结构严谨,呼应对照严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道理的同时,要抓住“满意、端详”等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认识本课“苏、祥、幅”等13个生字,学写田字格中“参、详、奖”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图画导入,设疑激趣
1.课件演示苏红的画并质疑:你看到了什么,发现图上什么地方画得最有趣?(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画上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2.为什么画上多了一只小花狗呢?这只小花狗是怎么来的?带着疑问学习课文《苏红的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注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同桌互助学习,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3.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小心把参加比赛的画()了,在()的帮助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的画。
三、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深入读文,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找出文中带有“满意”的两段话,读一读,体会这两个“满意”的不同内涵。
(1)出示第1段话:“苏红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①学生齐读这段话,想一想“满意”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②这句话中的哪两个词语说明苏红对她画的画很满意?
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满意”和“端详”说话。
④说说苏红的内心感受。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出示第2段话:“苏红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给画增添了不少情趣。苏红满意地笑了。”
①学生齐读这段话,联系上文想一想苏红是怎样把画弄脏的?把画弄脏后心情怎样?有感情地读出有关句子。
②爸爸为什么让苏红在弄脏的地方画一只小花狗?读出有关句子(“仔细”“……弄脏的地方,很像……花斑。”)说说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③“苏红满意地笑了”中的“满意”包含了哪些意思?(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小结过渡。
2.再读课文,升华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9自然段,想一想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学生齐读这句话。
(2)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说明爸爸和苏红肯动脑筋?课文中所写的“坏事”指什么事?“好事”指什么事?(要求学生画出文中的句子,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3)说说苏红和爸爸是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四、诵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交流学习本文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9苏红的画
变
坏事———好事
动脑筋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学习《苏红的画》,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出字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歌诀、字谜、换偏旁、加减偏旁等方法识字。
三、指导书写
1.学生把要求会写的字按结构分类。
2.指导学生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1)让学生谈谈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应如何占格。
(2)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评”字,学生先书空,然后在生字本上认认真真写“评”字,同桌互相检查,师生共同评议学生的写字情况。
(3)按照上面方法指导学生写“拾、脏、梯”3个字。
3.指导学生写上下结构的字和独体字。
四、学生练写
1.要求学生把本课中的10个生字再分别写3个,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2.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对写得好的提出表扬。
五、课外实践
收集古今中外少年儿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故事,筹备召开一次故事会。
《苏红的画教案设计》全文共1849字
教学目标 :
1、能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8个会写字(另加2个,共10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指导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
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并读,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1、请你自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想一想文中的主人公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坏之后,苏雅和爸爸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读一读。(指导看图)
3、从文中勾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词语:
端详楼梯参加客厅弄脏卧下但是评比懂事
变成全班满意比赛道理坏事
(自由读、齐读、抽读)
5、学习会认字。
(1)小组长主持学习会认字;
(2)指导学习一:析字组词
洋 弟 叁 丁 庄 但 苹 董
详 梯 参 厅 脏 担 评 懂
(3)指导学习二:连一连
艹 立 王 臣 讠 忄
卜 廾 办 董 平 端
( )( )( )( )( )( )
(4)卡片识字(抽读、开火车)
三、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1、抽生分角色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文中苏雅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能举些“只要肯动脑,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例子吗?
四、练习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爸爸的主意很妙
2、爸爸 你的主意真妙
3、苏雅 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五、作业 :
1、熟读课文,有情入味;
2、会写字描红,注意想哪些字特别需要注意,为什么?
(第二课时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指导学习会写字)
附:板书设计
苏雅的画
(小学二年级)
《《苏雅的画》(教案)》全文共720字
《《苏雅的画》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全文共750字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8个会写字(另加2个,共10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指导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并读,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1、请你自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想一想文中的主人公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坏之后,苏雅和爸爸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读一读。(指导看图)
3、从文中勾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词语:
端详楼梯参加客厅弄脏卧下但是评比懂事
变成全班满意比赛道理坏事
(自由读、齐读、抽读)
5、学习会认字。
(1)小组长主持学习会认字;
(2)指导学习一:析字组词
洋 弟 叁 丁 庄 但 苹 董
详 梯 参 厅 脏 担 评 懂
(3)指导学习二:连一连
艹 立 王 臣 讠 忄
卜 廾 办 董 平 端
( )( )( )( )( )( )
(4)卡片识字(抽读、开火车)
三、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1、抽生分角色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文中苏雅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能举些“只要肯动脑,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例子吗?
四、练习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爸爸的主意很妙
2、爸爸 你的主意真妙
3、苏雅 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有情入味;
2、会写字描红,注意想哪些字特别需要注意,为什么?
(第二课时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指导学习会写字)
附:板书设计
苏雅的画
《《苏雅的画》教案》全文共690字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词语、根据题目质疑。
教学步骤:
一、帖图导入,学习帽和窝:
1.帖图(帽子):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指导书写鼠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任务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课件出示: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课件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课件出示: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课件: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语文版帽子和鸟窝教案》全文共1718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
4、鼓励阅读。
三、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继续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读懂山雀的对话,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据。]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山雀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仿照课文,进行观察、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游戏。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山雀 教案教学设计》全文共1559字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学会说近义词。
默写词语:秘诀惊奇称赞勤奋名列前茅火冒三丈等
会用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
一、由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齐读。
2、文中“神童”指的是(陈毅),你了解陈毅伯伯吗?(学生自由说)插“陈毅简介”(见幻灯)
小结:陈毅伯伯是一位老革命家,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还善写诗,可谓能文能武。
3、对课题质疑(估计):
(1)为什么叫陈毅“神童”?
(2)“神童”一词为什么要加引号?
(3)什么叫“秘诀”?
(4)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二、带问题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
3、互相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从文中寻找答案
1、出示第一节:
陈毅5岁半,就在一家私塾读书。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1)指名读。
(2)理解词语。
名列前茅(先交流后注释。)
总是说近义词来理解(一直)并用“总是”说一句话。
(3)读读划划:为什么叫陈毅为“神童”?请划出关键词句。
过渡:既然陈毅是神童,那为什么要在课题神童一词上打上引号呢?2、学习第五、六节。
(1)朗读这两小节。
(2)用划出陈毅的话,用~~~~~划出毛老师的话。
(3)为什么要在课题神童上打上引号?
(4)读了这两段话,你还知道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这个学习方法好在什么地方。理解秘诀。
(5)找一找,陈毅的“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具体表现在哪里?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1、陈毅的学习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2、谈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自己的学习?
3、小结
“学贵有疑”在学习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很好地区分,通常我们会采取一些简单的符号来帮助自己的学习。
五、总结方法讲实效。
1、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方法或者你搜集到的好方法与同学交流。
2、师生共同罗列学习
《神童的秘诀 教案教学设计》全文共874字
内容简析 本课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小时候因专心看书,把米饭烧糊了的故事。故事揭示了“神童”的学习秘诀,告诉我们学习成绩好主要是靠专心用功和好的学习方法。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形式进行叙述,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并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或故事表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理念 通过引导自读自悟,读中思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或故事表演,活化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字,会写13个字。能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成绩好主要是靠专心用功和好的学习方法。 3. 继续训练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通过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神童”的学习秘诀,懂得学习成绩好主要是靠专心用功和好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思疑 1.这节课我们学习《“神童”的秘诀》(教师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读一读。 2.理解“神童”、“秘诀”的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2.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把生字词读准确,并重点理解“私塾、名列前茅、劝阻“的意思。 3.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按自然段分别指名读,并纠正读错的地方。 (2)全班齐读。 三读书讨论,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神童”平时是怎么学习的?“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2.找出有关词句,在小组里谈体会。 3.全班交流,教师结合插图,相机引导理解和朗读。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复习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二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1.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梳理问题,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3.结合课文“指南针”的话,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平时是怎么做好预习工作的。 三朗读指导 1.抓住“连忙劝阻、亲切、惊奇、高兴、称赞”等词语,指导读出相应的语速、语气、和情感。 2.小组分工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请一、两个小组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评价。 4.出示课后第3题的句子,指导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四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读一读写革命老前辈小时候故事的书,读后讲给同学听。
《《神童的秘诀》教学设计》全文共1054字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5个“篷、淅、沥、咚、絮”。积累词语7个“淅沥、音乐厅、花絮、发芽、品尝、凉丝丝、甜蜜蜜。”
2、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3、能在品读中感受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从中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理解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媒体 图片和文字出示。
课前学生准备 1、课前了解有关作者陈木城的简单背景资料。
2、预习作业
(2) 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3) 形近字、音近字比较
篷 ( ) 淅 ( ) 沥 ( ) 咚 ( ) 絮 ( )
蓬() 析() 历() 冬() 紧()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流程 一 谈话,激发,揭示课题。
课前准备:交流关于春天的词语或者句子。
(教师将与春雨有关的词语板书出来:如“春雨绵绵、细雨如丝”等)
1、春天的雨是别有情趣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春雨的散文。
出示课题: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2、作者简介:陈木城 台湾人,曾获洪建全儿童文学奖童诗首奖、儿歌首奖、大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散文奖。
3、学生读课题,并了解作者。
二 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春天来了,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2、进一步理解课题: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A、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B、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C、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D、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说明:通过找找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了那些声音,知道因为这些物体本身的质地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作者的象声词运用得非常准确。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出示文字: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A、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B、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C、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D、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 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 出示: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 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 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得急促。
说明: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破折号的用法,理解作者的文字之妙。
预设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美妙的春雨发出了美妙的声音,站在楼顶上看雨,一定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师小结。
2、抽生分小节读文。
3、你读了这节,你能体会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说说你怎么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三 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 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
1、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声音美 样子美 精神美
本课小结 1、 本课是阅读教材,没有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的讲解分析,而是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
2、 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佳,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在品读中感受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从中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3、 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把句子补充完整。
(1)淅沥淅沥,啪啦啪啦,哗啦啦,哗啦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座森林就像。
(2)雨丝细细的,柔柔的 。
(3)阳春三月,绵绵的春雨像 。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设计》全文共2124字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五、 教学反思:
《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2017优质版)》全文共1891字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声像资料、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S版三年级下册《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全文共2277字
教学设计共20篇,这20篇教案设计文章总字数共2643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