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
成语
古诗
读后感
拼音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人教版
苏教版
小学语文教案
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ppt课件
教学实录
语文学习资源
人教一上
人教一下
人教二上
人教二下
人教三上
人教三下
人教四上
人教四下
人教五上
人教五下
人教六上
人教六下
人教七上
人教七下
人教八上
人教八下
人教九上
人教九下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苏教一上
苏教一下
苏教二上
苏教二下
苏教三上
苏教三下
苏教四上
苏教四下
苏教五上
苏教五下
苏教六上
苏教六下
苏教七上
苏教七下
苏教八上
苏教八下
苏教九上
苏教九下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字典在线查字
在线词典
造句大全
成语大全
近义词大全
反义词大全
古诗词网
三字经
弟子规
您的位置:
语文网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鲸》的两种教法((摘自赵镜中、范姜翠玉《教室中多面向的阅读教学》))
(
语文网
本文阅读:次)
《鲸》的两种教法
(摘自赵镜中、范姜翠玉《教室中多面向的阅读教学》)
林老师(福建省福州市特级教师林莘老师)的教学设计大致符应了教材编辑者的课程安排规划,此外并融入了林老师个人的创新活动,确是一堂非常可观的课。林老师的教学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
一块是课文教学时习惯性(好像也是必须)会处理的部分。包括了面对新课文时的扫除生字难词(学习生字词),以及感情朗读(即便是说明性文章)。
另一块则是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了解说明性的文章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也是林老师这两堂课的重点与精心设计的部分。在这一块,林老师使用了概括段落大意、抓关键句、重读、小小解说员、论辩等方式(或活动),引导学生注意到说明性文章常用到的叙写方法(关键句、比较、数字、假设、强调动词)。
以下是林老师课堂里主要的教学步骤与流程:
(注明:“但由于议程安排的缘故,笔者无法亲身聆听林老师的这堂课,于是上网摘录了张贴在林老师网页上的教学实录。”——赵镜中)
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1 看到这跃动的鲸,遨游的鲸,翻腾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2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鲸》这篇说明文,相信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我们可以打开电脑搜索,好的文章其实就是个引子,吸引你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指导:肺,书空最后一笔,通天,朝天的竖,上下通气,呼吸顺利。
颚,舌头顶住上颚,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总结规律:这些字与身体各部位有关。
三、初读课文
1 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第一自然段,说的是鲸的哪个特点(大)。
2 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
3 把一段话概括成一个字或一句话都是抓重点的方法。
小结:关键和重点常常都在每段的第一句话。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说明的方式:比较、假设、列数字等。光是介绍鲸的大,就用了这么多说明方法。
2 活动:小小解说员。藉由强调数字,让人真的感觉它的大。强调了数字,再加上语气、语调、动作就更生动。
小结:说明方法多种多样。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说明文准确的语言表达
1 教师改写第二段,故意少了“渐渐”、“整个”,“完全”等词,让学生发现这些词看似可有可无,用上后,意思表达得更加准确。平时写作文,说话都要注意用词准确。
2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这漫长的变化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小结:学习本篇课文不仅要了解鲸的特点,更要学习说明方法,语言的表达。
六、学习三——七自然段,通过辩论认识不同种类的鲸的特点
1 学生用辩论的方式了解须鲸、齿鲸各自的特点。
2 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语言表达十分准确之外,还特别强调了什么?
七、再读第四自然段,学习描写鲸捕食的动作词
作者用了很多表示动作的词。动作分解了,过程更详细具体了,好像看电影、看动画片一样栩栩如生,有画面感。
八、看图片,写片段
作业:把自己当成一只鲸,或根据课文内容或选择画面,写一段鲸的自述,向人们介绍你的生活。用上动词串串烧。
(注:以下为赵镜中先生点评及教学设计)
作为课文教学,林老师的教学设计相较于台湾老师的课文教学,可说是相当的丰富与活泼,而且完整许多。短短的两堂课,林老师把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条理清晰的呈现出来,带领学生学习。例如:让学生利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概括段落的大意,练习作摘要;让学生了解关键句,常出现在段落的第一个句子。又如:透过替换语词,让学生体会用词的精确性;掌握动作词的动态描写等等。此外,林老师也安排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软化说明文教学的可能生硬,例如:小小解说员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深化对鲸的认识;辩论活动,让学生透过论辩,更清楚认识鲸的特色等。这些教学与活动确实让整堂课显得充实而生动。
但是笔者认为,林老师的这堂课,老师教得层面多了些,学生自学的层面相对就少了些,特别是阅读策略的应用方面,几乎没有触及。这可能是肇因于林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贴着课文教学的模式来思考的,所以不免会受到传统课文教学习性的某些制约。如果从教阅读的观点来看,严格说来学生可能并不能经由这两堂课的学习,真正学到如何阅读知识性文本的方法。也许学生学到了这篇课文里关于鲸的知识;也学到了说明性文章常用的叙写方法。但学生真的就因此了解阅读知识性文章时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方法可运用了吗?至少笔者个人认为学生在阅读意义上是较为薄弱的(其实这是课文教学一般的通病);在阅读方法上较为欠缺(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只是策略应用中得一环)。
对于学生如何读懂知识性文章,以获取意义的关注,是笔者教学设计最原初的重点,故而教学上比较从有意义的阅读这个观点切入。相较于叙述文本,知识性文本的概念密度一般来说都比较高,因此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口气就想把文本所提供的讯息全部掌握,对阅读者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性文本的阅读目的性强,阅读者常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阅读的。因此在教学上关注的是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对鲸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透过发现关键句、注意细节、区辨事实与意见以及概括段意等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讯息、整理讯息。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
导入:阅读《听那鲸鱼在唱歌》,引发学生对鲸鱼的好奇,导入教学。
这是一则故事,充满了文学想象之美。接下来的学习则是很严谨的知识性阅读,帮助我们对鲸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
一、阅读前:我知道什么?
利用KWL表来整理自己的想法,为读文章做准备。
1 请大家回想自己的旧经验,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填写在工作单上,彼此分享,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与肯定。
2 经过初步的交流分享后,关于鲸你想知道什么?将你的好奇写在工作单上。小组成员互相交换工作单,分享彼此问题,并且考虑下述事项:
。小组有共同问题吗?
。看到一些自己也想问的问题吗?
。把问题分类。
二、阅读文章——边读边想问题
1 发下文章,请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浏览时,在可能与自己的问题有关的段落旁,画上记号。
2 找到答案吗?请学生找出跟自己提问相关的部分,再读一遍。读的时候,将重点资讯加上底线标示出来。
三、知识性文章的阅读
利用文章的第一二段,示范知识性文章的阅读方法:
1 注意关键句,通常关键句会在第一句,也可能在最后一句。
2 还要注意细节,包含所提供的数据或例子。
3 注意区辨事实与意见,并分析判断其正确性。
4 将所得到的答案或资讯,填到工作单中(我学到了……)。
5 小组同学聊一聊,检查一下有没有原本以为知道,但却是错误的认识。
四、资讯整理——为文章下小标题
再重读一次文章,这次阅读重点在为段落下小标题。看看这个段落主要在介绍或说明关于鲸的哪些资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例如:鲸的大小。
提示:利用概念图将这些小标题整理后,就可以清楚掌握本篇文章提供了哪些资讯。
五、统整与反思
1 这次阅读,从文章中我学到了什么?
2 关于鲸,我还想知道什么?要如何去寻找这面的资讯?
3 关于知识性的文章,我知道如何阅读了吗?
提示:活动中,学生练习了以下的阅读策略:
。建立阅读目的——有意识的阅读
。配合目标和提问,选择阅读内容
。边读边想:设定问题、回想已知、思索新知
一般在知识性的阅读教学中,考量知识性文本的特色,多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启动先备知识、决定文本中什么是重要讯息、提问、整合资讯、自我监控以及猜测生难字词等,作为主要的指导重点。
1.启动先备知识
所谓的先备知识包括:(1)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2)有关社会联系和自然界的总的知识;(3)有关文章组织结构的知识。任何年龄、任何能力的读者都需要运用他们的先备知识作为过滤器来解释和建构所读文章的意思。他们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确定文本的重要性,去推理文本中言外之意,去监控理解。
透过讨论“主题中什么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话题,可以活络学生的先备知识,还可以透过预习要阅读的材料,例如:预读书名/标题、作者、插图、表格、照片、书名或标题下的副标题或用特型字印刷的引子以及文内的小标题,来加深学生对文本总体印象的认识。
当然,老师还可以利用双文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进入知识性文本的学习前,先阅读相同或相关话题的叙事性文本,帮助他们建立背景知识、熟悉该话题的语词、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决定文本中的重要讯息
学生在阅读知识性文本时会遇到的困难之一,是无法决定哪些是重要讯息。我们可以透过仔细阅读开头部分以了解主题、背景、意图;找出主要段落的主题句,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再读结尾部分以了解结论、用途、意义来判断文本中哪些是重要的讯息。例如:我们在阅读开头时发现所读得文本时问题/解决类型的知识性文本,那么问题、解决方式以及该问题带来的影响就会是文本中得重要讯息。
另外留意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也有助于读者发现文本中重要的讯息。此处所指称的关键词是指连结上下文或前后两个段落的关联词。诸如:因此、由于、于是、然而、虽然……但是、如果……则等等,一旦学生开始察觉这些字时,阅读知识性文本对他们而言就不会是难事了。
3.提问
不论是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皆需要提问。在阅读前鼓励学生使用谁、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等疑问词多提一些问题,如此一来可以提供学生阅读的焦点,明确阅读该文本的具体目标,还能让学生融入所读的内容,而且为了寻找答案,他们便能够把既有的与刚刚学到的知识连在一起。
4.整合资讯
知识性文本的段落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主题句,而大多数主题句,又安排在每一段的开头。只要抓住了主题句就等同于抓住了该段的段意。除了抓住主题句之外,还要抓住主要细节。因为,段落还必须有把主题句扩展成段落的细节,有时,这些细节比主题句,还更有价值。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同等重要,有些细节是主要的,而有些则是说明细节的“细节”,称为次要细节。阅读时要注意区分主要细节和次要细节,注意掌握好重要细节。
5.猜测生难字词
知识性文本的作者限于文本可读性的要求,写出的作品通常是很精练的,提供的讯息相较于叙事性文本是较不充足的,以致于增加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老师可以强化学生利用上下文做为克服生难字词以及新观点、想法的阅读策略。其实,对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不论是哪一种文本,利用线索猜测生难字词都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要猜测生难字词究竟有哪些线索呢?句子、一个陌生字词的前后文、插图、图表、照片与表格以及这个字词的组成方式都可以作为猜测的依据。
以上这些策略充分的应用在笔者的这次教学设计中,例如利用KWL表来帮助学生启动、设定学习的相关内容与问题;利用双文本的策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阅读;利用小标题来汇整段意等等。
笔者以为,与林老师的教学相较起来,两份教案最大的差别还是在“教课文”与“教阅读”的差异。教课文与教阅读有什么不同呢?
(1)学习目的不同。
教课文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牢记知识,应付考试。教阅读则是以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应付生活的问题为主。
(2)教学的方法不同。
课文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掌握正确的语文知识。阅读教学则关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阅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拥有批判思考的能力。从教学方法来看,课文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强,课堂以教师讲解、批改、订正为主,学生跟着老师学,老师定出学习的目标和标准。阅读教学则将学习回归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提供不同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读懂文章、建构意义,最终希望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3)阅读的方式不同
课文教学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在乎文本的意义,充分挖掘、掌握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的观点和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上,通常以默读为主,采取多种阅读的方式:跳读、浏览、略读,有时也会反复地精读,有时会采取探究的态度阅读。重视个人对阅读的理解,重视文与文、书与书、书与人之间的联结。
就以上的观点来说,课文教学似乎较难摆脱“教”的魔咒。例如:无论是面对哪一种类型的文章,扫除生难字词永远是排在阅读活动的首要位置(美其名曰积累字词汇量)。然而从阅读的观点来看,生难字词只是阅读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难题之一,而字词汇的学习、积累,也必须放在真实的阅读中才有效果。
前面曾提及老师可以强化学生利用上下文来克服生难字词,事实上,知识性文本中所谓的生难字词其实包含两类,一种是一般文章中也会使用的辞汇,但学生可能不熟悉而成为所谓的生难词。例如在本篇文章中出现的“宽敞”、“滤出来”、“锋利”等词汇。一般来说这样的词汇并不是特别难以识读。通常在阅读知识性文本会对读者产生困扰的多半是所谓的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某学科专用词汇,还有一些缩写或特定符号。其实专业词汇由于词义单一,阅读时困扰也较少,不懂就去查找专业辞典,有些时候甚至可暂时不予理会,等阅读完文章时,可能就能获得一定的理解。例如本篇文章中出现的“鳍”、“哺乳动物”、“须鲸”、“齿鲸”、“虎鲸”等。因此,是否非得在阅读之初即进行扫除生难字词的教学活动,确是有再考量的需要。
其次,在大陆课文教学摆脱不掉的另一个习性就是感情阅读。虽然明知道正在进行的是说明文的教学,对于文章中所提供的讯息,应求其客观、中立,但老师还是习惯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练习感情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这漫长的变化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老师语)。使原本重视知识获得及理解的一堂理性课程,变得有些突兀。
课堂教学有时老师会为了增加趣味性而引入一些活动,这原本是立意良善,特别是有些活动结合了操作,让学生真正能从做中学。但是当活动失焦,只是热闹,就要考虑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然则,如何判断活动设计是否妥切,其实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活动目的上来思考,即思考经由这个活动学生会学到什么?或是透过这个活动学生会经验到什么?而这个学到或经验到的内容或技能,与整体的学习目标是否有关?任何活动只要去操作,多少都会得到一些收获,但是老师要思考的是,这些收获是我希望学生经历的吗?从这个观点来看,面对知识性的阅读,林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两个环节的活动就显得不是那么适切了。
第一,是要学生通过辩论来认识不同种类的鲸的特点(配合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方式是:要学生自由选择喜欢当哪一种鲸(课文中总的归纳为两类:须鲸和齿鲸),然后两队展开辩论,看看到底谁厉害?老师希望透过辩论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鲸的一些特点。问题是既然是不同种类的鲸的特点,孰优孰劣似乎不太需要辩论。老师似乎忘了这是一堂以获知知识为主学习的课堂(学习阅读说明文),而不是在上一堂价值判断课。另一方面,从课文中所提供的讯息来看,这两类鲸他们最主要的区别,只在他们摄取食物的方式以及呼吸时喷出水柱的形状,仅靠这单薄的讯息就要学生去论辩谁较厉害,是否有一点小题大作。而老师最后的讲评,也点出了这样的论辩其实不具什么实质意义:“好了,好了,其实你们都是鲸家族中得一员,兄弟姐妹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我想,须鲸应该为齿鲸的凶猛而骄傲;齿鲸也应为须鲸之庞大无敌而自豪。我建议,大家握手言和吧!”我比较好奇的是,老师安排这个活动的趣味性十足,看得出来学生十分投入,也确实能让学生再次复习两种鲸鱼的特性,但若以活动设计的意义与实际的学习效益等两个层面看来,则有必要再深思它的妥适性。
第二,林老师在课程结束前安排了一个“看图片,写片段”的活动。从整堂课的思路顺下来,可以推估林老师想在最后将读写活动联系起来。她要学生把自己当成一只鲸,写一段鲸的自述,向人们介绍你的生活。课堂中配合图片展示,还配上一段相当抒情、优美的自述旁白,作为范例。笔者强烈的感觉到,林老师在这堂课的后半部分似乎已忘了这是一篇说明文(知识性文本)的教学,把知识性文本教成了一般散文,殊为可惜。
至于笔者的教学,出发点即锁定知识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因此采取的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教学思维。不论是KWL表的使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藉此建立学生的阅读意识;或是配合本篇文章的叙写形式,引领学生练习掌握阅读知识性文本的技巧、策略,透过为每段下小标题,再经由概念图来整理阅读所获得的讯息。这些活动也许少一些趣味性,但却能很实在的带领学生学习如何去解读一篇充满讯息(或知识)的文章。此外,为了巩固学习,在活动最后藉由提问,让学生反思这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学习的方法,以期能让孩子更有效的掌握学习目标。
教案是依照这样的思维设计的,但是当教案课程走进真实课堂中时,往往还是会出现一些无法预估的状况。例如这堂课不论是在台湾四年级的班级,或是在广州五年级的班级进行时,都面临到一个共同的话题:也许是学生之前做过类似的专题研究(台湾四年级的班上),也许是老师交待要事先预习课文(广州五年级的班上),笔者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关于鲸的背景知识已远远超过这篇课文所提供的内容讯息。这样的一堂课上起来当然学生的趣味不高,课堂学习自然就相对的多放在方法、策略的澄清以及对讯息的质疑与探索上。笔者以为这是课文教学必然会面临的窘境,毕竟教材编辑者并不了解具体一个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材,而非被教材所限定。
目前海峡两岸的语文教学大多的时候还停留在以课文教学为主的模式,较少以阅读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十分可惜。对许多教师而言,早已习惯既有的课文教学模式,因此对于阅读理解的教学设计较为陌生,往往不知从何着手。国内学者柯华葳(2001)归纳出国外成功的阅读理解教学原则,可以作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以阅读理解为主;
(二)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三)藉由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看到促成阅读理解的能力及其应用的方式;
(四)教学须有弹性,并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
(五)反复练习达到一个纯熟度,学生才会应用出来。
从这些原则中,我们得知阅读理解其实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却常为教师所忽略,尤其当教材是所谓的知识性文本时,教师很容易只做到知识的传授,欠缺阅读策略与方法的教导,因而对于学生在知识性文本的理解上丝毫没有帮助。当这些阅读理解策略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经由教师的示范与师生之间的对谈,学生自然能透过反复练习,提升对于知识性文本的理解。因此,笔者以为这些原则是所有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念兹在兹的重要原则。
《《鲸》的两种教法((摘自赵镜中、范姜翠玉《教室中多面向的阅读教学》))》全文共8265字
1
2
3
4
下一页
热门相关内容
刘学金《鲸》教学实录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ppt课件之1免费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鲸》(1)辅导视频
《鲸》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说课稿
《鲸》教学设计之四(北京史家小学分校 韩云霞)
《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ppt课件之6免费下载
《鲸》教学实录之一(林莘)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吴汉平)
最新相关内容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鲸》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鲸》辅导视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鲸》(1)辅导视频
《鲸》精彩教学实录
五年级上册《鲸》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ppt课件之3免费下载
《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ppt课件之6免费下载
《鲸》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ppt免费下载
《鲸》教学设计之一(福建宁化实验小学 陈贵忠)
相关专题
鲸ppt课件
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设计
鲸教学课堂实录
《鲸》教案
相关栏目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最新内容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少年王冕》教学心得
《少年王冕》教学心得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二
读其言,思其意,忖其心——我教
反面人物也不可忽视——《林冲棒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