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案设计于大明
http://llcbw.chhxe.com/html/2/1/1/6/57498.htm
景阳冈 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共3间,建在长30米、宽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 “虎”字碑。 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故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画。有关人员整理后,刻石立碑。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到2001年底,有碑刻46碣。 武松庙:在北冈之巅。门匾额“武松庙”为赵朴初所书。园内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悬“勋业昭彰”四字匾。墙内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冈前。 由著名画家刘继卣创作。象征着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传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化身。“景阳春晓”石: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神奇的巨石,它形体美妙,正看如一“山”字。上刻著名书法家刘艺所书“景阳春晓”四字。2001年,景阳冈被定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
13*景阳冈 一、教材说明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读《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步兵都头。 这样做,一是能激发起学课文的兴趣,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比较吸引学生。但篇幅较长。教学时,要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 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哪几段具体描写了打虎?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跟打虎有没有关系?武松是个怎样的人?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在酒店喝酒和上冈这两部分,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下文写他勇猛打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3.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段写得非常精彩,集中反映了武松的机敏和勇敢。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那种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读出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沉着机敏和打虎时的竭尽全力。有条件的,可放映武松打虎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如,武松与店家的两段对话。一段是关于酒的。当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原因是“三碗不过冈”。武松却说:“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就这样,武松一连吃了十八碗。另一段是关于虎的。武松吃完酒,提着哨棒就走。店家又一次劝阻,告诉他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经常出来伤人,必须凑足三二十人,才能过冈。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两段语言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课文还写了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第二次,他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第三次,他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些心理活动突出了武松无所畏惧的气概。 5.“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这个思考题,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安排的。通过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讨论时,要鼓励学生联系课文,结合现实,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就两个方面稍做点拨。一是关于打不打老虎,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古时候,人还不能主宰自然,老虎等猛兽常常伤人性命,为了自卫,人只能打老虎。现在,老虎已濒临灭绝,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就应该保护老虎。二是该不该读武松打虎这样的文章。读《景阳冈》,并不是要学武松也去打虎,而是要学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当然,学《景阳冈》,还在于接触我国优秀的古典名著,学习语言等。 6.课文虽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改写,但仍保留着原作的语言风格,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教学时,不必要求学生逐词理解,有些词语通过多读,能够意会即可。 下面一些文言词语的解释供教师参考。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尊称。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榜文:官府的告示。榜,古代指文告。 印信:印章。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 却把大虫吓唬我:却用老虎吓唬我。把,用。 四、参考资料 水浒传元末明初产生的优秀长篇章回小说。作者施耐庵。小说以北宋宣和年间的宋江起义为历史依据,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故事基础上加工而成。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揭示了“官逼民反”这一起义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斗争,也反映了起义失败的原因。《水浒传》在艺术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众多英雄形象。
1、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十册《景阳冈》教案 http://www.ssyd.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6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和氏璧 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扑 掀 剪 闪 闪 闪 兜 劈 咆哮 喘气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思考讨论: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 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 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 结果:将虎打死。 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 1、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 冈:注意和“岗”区别 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 榜:注意和“傍”区别 勿:不要和“匆”混淆。 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 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 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 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2、预习15课。 板书设计 起因 14、景阳冈 经过 结果 2、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16《景阳冈》 http://jiaoan.chinac2c.cn/article/html/1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