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 教案
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诵读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出太阳给人们美好的事物,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投影部分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教学步骤〗 一、揭题激疑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自己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怎样才能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呢? (读课文,课后查资料……)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 找找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用圆圈圈出来。 3、和同桌读读你找到的生字宝宝,做做小老师听听同桌读对了吗。 4、四人小组读课文: 划出生字宝宝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朋友,读一读。 5、全班交流: 把你认为原来读不好,经过努力读好的词语,或者你觉得哪个词读得特别棒的读给大家听。 还有没有你觉得读起来特别困难的词语,让大家来帮帮忙。 指导读准: “照”、“晒”、“收”三个翘舌音。 6、教师相机出示学生读到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 棉鞋 照到 晒棉被 盖上 午饭 收棉被 脱下 躺 合上 眼睛 摆 7、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能认读那么多生字词语宝宝了。再读读课文,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选出自己读得最好的1~2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8、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9、指导书写生字: “妈”、“奶”、“午”、“合” ⑴ 用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妈”、“奶”的字形。 想一想,它们为什么都是女字旁?你还知道其他关于女字旁的字吗? ⑵ 指导观察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描写,再独立写。 ⑶ 展评: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学生自评、互评。 ⑷ “午” “合”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⑸ 观察“午” “合”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描后写。写字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 三、 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1、小组合作,给生字组组词。 2、互相考一考,抽读生字,词语。 3、读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学生互动指名上来考考大家,读字读词。 2、写写女字旁的字。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 棉鞋里的阳光,可以看出(谁)对(谁)的关心。 ( )里的阳光,可以看出( )对( )的关心。 2、交流: 棉鞋里的阳光,可以看出小峰对奶奶的关心。 棉被里的阳光,可以看出妈妈对奶奶的关心。 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在写棉被里的阳光。 4、学习1~5自然段: ⑴ 轻轻读读1~5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 (“晒过了,盖上会更暖和”) ⑵ 指导读好妈妈说的话: 读出关心的语气。 ⑶ 小峰一开始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晒棉被,小峰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呢? 读出疑问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评。 ⑷ 男女生分角色读妈妈和小峰的话,师读叙述部分。 ⑸ 听了妈妈的话,小峰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晒过的棉被会更暖和,小朋友们,你明白了吗? ⑹ 语言转换训练: 因为棉被里有棉花,棉被晒过以后,( ),所以( )。 ⑺ 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 出示句子: 奶奶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暖和。”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 指导朗读,读出很舒服的感觉。 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指名读,评。 ⑻ 齐读1~5自然段。 5、学习6~8自然段: ⑴ 妈妈关心奶奶,小峰也关心奶奶。 自己读读6~8自然段,你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小峰对奶奶的关心。 (“轻轻地、阳光晒到的地方”“醒了,把棉鞋放回床前”) ⑵ 指导朗读写小峰晒棉鞋的句子。 ⑶ 小峰啊,你怎么会想到去晒棉鞋呢? 语言训练: 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如果( )。 ⑷ 齐读6~8自然段。 ⑸ 分角色读6~8自然段。 三、情感提升 1、关心长辈,体贴长辈是一种美德。小朋友们,你的身边有没有关心、体贴长辈的事情呢? 2、学了课文后,你准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做些什么? 3、作业: 仔细观察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身体工作情况,想想他们需要哪方面帮助,做个长辈的小帮手。 四、指导书写生字“放、收” 1、比较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2、“收”和“放”是一对反义词。 3、观察在田字格中位置,师范写“放”,生先描,后独立写。 展示学生书写并评议。 这篇介绍了关于棉鞋里的阳光,棉鞋里的阳光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树和喜鹊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课件放大1厘米的长度作为标准,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以实际1厘米的长度作标准。】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1.读铅笔的长度。(0~8厘米) 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2.读橡皮的长度。(0~4厘米) 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3.读小刀的长度。(0~5厘米) 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4.读小棒的长度。(3~12厘米) 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设计意图:通过读、估、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求物体的长度。】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
— END —
以上内容由网上搜索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谢!文章部分内容由截图软件得到,可能不够清晰,若喜欢该资源请向作者或出版者购买,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教案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66661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情的笔调,先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本课12个生字中,“金、晨、进”是前鼻音,“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2)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如,组词识记、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说说这些字你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
(3)读句子巩固本课生字。(句子中的生字要注音)
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早晨,我吃了一碗拉面。
小文走进教室问阳阳:“你知道这是谁的雨伞吗?”
稻田旁边有几朵金黄色的野菊花。
2.写字。
(1)本课写字练习中要学习两个新笔画,教师可通过范写让学生知道这两个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2)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写时应注意什么。然后教师范写,提示要注意的笔画、笔顺。“长、山”这两个字的笔顺是书写的重点。“长”的第一笔是“”;“山”的第一笔是“丨”。“出”字要提示学生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
(3)在学生描红的基础上,让学生临写,教师作个别指导。
(二)朗读感悟
1.本课的朗读基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优美抒情──活泼俏皮──沉稳、抒情。课文通过一些富于动态的词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朗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关键词语:“金子、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等。
2.“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一句是理解的难点。在朗读感悟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画面,如,一段阳光照射下的小河的录像或一张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实物锦缎(丝绸被面、围巾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3.在音乐的伴奏下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悟,做到头脑中有画面、有形象。
(三)课后练习
1.让学生读读扇子上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口头组词。
3.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带日字旁的字。
(四)实践活动
专题讨论“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材料并积极地参加展示、交流。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例一
片断:激趣导入
本片断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热情。
1.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谁知道谜底是什么?(太阳)
2.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感知: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太阳可以把衣服晒干;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生长等。)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板书课题:阳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认的生字。)
例二
片断:巩固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本片断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学生字后,通过多种方法多次复现生字,进行趣味性的复习巩固。
1.(板画一座有12步阶梯的山峰,每一级阶梯上有一个生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勇攀高峰的比赛。比一比谁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
2.同学们真能干,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句子,你能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吗?(出示由生字编成的句子,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一读。教师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句子,也可自己编写。)
五、资料袋
太阳概况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太阳的表面温度约6,000 °C,内部温度高达1,500 万°C。(对于如此高温,教师可通过水100 °C沸腾的现象引导学生想象。)太阳的体积很大,约有130万个地球那样大,距地球约1.5亿公里。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旋转。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地球表面的光和热主要来自太阳。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
福气糕教案。
百度“桃李天下课件”里面有肯多课件,教案等资源,如果没有可以到名师院留言,网站管理会通过其它渠道帮你找,希望对你有帮助...匆匆教案。
千人糕教案。
我是来看评论的阳光 教案。